“氢能领域”广为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灰氢不可取,蓝氢可以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 其中提到的“灰氢、蓝氢、绿氢”很显然不是指氢有这几种颜色,而是氢按照制取过程中碳排放强度的高低所划分出的3类: 水电解制氢设备
蓝氢也是由化石燃料制成,主要来源是天然气,它是通过加热、蒸汽、压力将甲烷转化为H₂和CO₂。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CO₂会被捕获,被压缩到超过100 atm,并注入到地下1000 m以下的多孔岩石层中,在不透水的岩石下,保存数万年到数百万年,这个过程就是碳捕获和储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简称CCS)。 PEM制氢设备
蓝氢的生产过程并非完全没有碳排放,不过它确实能满足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排放限制要求,比灰氢的碳排放要少。
与绿氢相比,蓝氢具有2个明显的优势:第1是电力需求较低,第2是比绿氢的成本低。
但即便如此,制备蓝氢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仍很高昂;还要有可靠的天然气供应;且CCS技术也需要相对罕见的地质条件,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蓝氢比绿氢更难获取。
3.绿氢 水电解制氢设备
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产氢,“绿氢”具有可持续性,应支持扩大“绿氢”市场。
当前,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飞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也就是以“绿电”制“绿氢”。绿电就是用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接着再通过绿电分解水而生产的H₂,其碳排放极低。
“绿氢”的主要制取方法有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光催化分解制氢、热化学法制氢、生物制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