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中,各省市在通过不同的渠道与方式去实现能源总控。近几年来,发展氢能产业这一举动无疑是在能源革命中最具前瞻性的。山东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应用经验,持续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攻关,产业链条、创新体系、政策体系日益完备。
目前山东已建成25座加氢站,累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除了山东工业副氢优势,在政策有力指引之下,1200余家企业集聚氢能产业链,已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氢能产业集群。
省级政策为氢能发展开路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强化顶层设计,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于2020年6月发布,从时间上来说,可谓先人一步。文件提出的主要目标:
1. 2020年到2022年,为氢能产业全面起步期。聚集10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2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累计建成加氢站30座(含与其他能源合建站);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左右。
2. 2023年到2025年,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期。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2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
3. 2026年到2030年,为氢能产业塑造优势期。
4. 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氢进万家”:
2021年4月1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联合启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自此,山东省立足氢能资源、技术、产业实际,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用能等多个方面率先开辟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是“氢进万家”设定的建设目标。
非化工园区鼓励制氢加氢站:
今年5月,山东省发布2022年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其中对非化工园区发展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提出政策鼓励。在氢能方面,通知指出:
1、制定省级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统一规范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标准。
2、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不在化工园区发展,且不受固定投资额不低于3亿元的限制。
加强氢能装备产业链:
今年4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要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紧贴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布局,突出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核电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六大产业链。
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套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电流密度与电解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