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1005886

资讯、资料、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资料、信息
“后氢能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后氢能时代

后氢能时代可以理解为氢能产业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的时期,标志着氢能产业从初步探索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以下是后氢能时代的一些关键特点和发展方向:

1.投资过热与项目虚增

氢能行业投资呈现井喷式增长,但许多投资行为缺乏理性考量,导致大量资金盲目跟风,缺乏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及盈利能力的深入评估。

这种盲目投资导致大量氢能项目仅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或吸引投资而设立,不具备实际开发价值。

2.技术短板

制氢环节,尽管可再生能源制氢被视为未来主流,但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储氢和运输环节,氢气的特殊物理性质使得储存和运输难度极大,存在安全风险和高昂的运营成本。

3.市场供需失衡

随着大量氢能项目的推进,产能迅速扩张,但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导致供需失衡

在供给端,部分地区盲目扩大产能,而需求端,由于氢气的应用场景有限,市场需求增长缓慢。

4.行业标准缺失

氢能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缺乏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企业之间的合作难度和交易成本。

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企业生产的氢气纯度和杂质含量差异较大,对下游应用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后氢能时代的发展痛点?

(一)成本高昂,阻碍大规模应用

当前,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均处于高位。制氢环节,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尚处探索与发展初期,相关设备与工艺不够成熟,使得制氢成本难以有效控制。

(三)产业同质化引发资源内耗

随着氢能产业成为投资热点,各地政府与企业纷纷涌入,试图抢占市场先机。然而,这种盲目跟风现象导致了严重的产业同质化问题。许多地区在缺乏深入市场调研与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仓促上马氢能园区与项目。大量重复建设的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生产线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政策市场脱节,影响产业发展节奏

政府虽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欠佳。一方面,部分政策在制定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能力与发展阶段,导致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后氢能时代如何破局?

(一)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为有效降低氢能产业链成本,需全方位协同发力。对于加氢站建设与运营,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共享等模式,降低土地、设备等固定成本投入。例如,推动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合建,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据了解,部分地区通过合建模式,使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降低了约30%,运营成本也有显著下降。

(二)创新驱动,攻克技术难关

技术创新是氢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合作研发等方式,快速提升我国氢能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科学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

各地应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制定科学合理、差异化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与监管机制,防止盲目跟风与重复建设。例如,在具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地区,如西部某省,利用其充足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并将氢气用于当地的化工园区作为原料,实现了氢能的就地消纳和产业链延伸。在工业基础雄厚、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如东部沿海某市,优先布局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打造了完整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集群,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布局。企业层面,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氢能产品与技术。通过产品差异化与服务个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格局,避免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泥沼,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政策市场联动,协同发展

政府需进一步优化氢能产业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在制定政策前,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确保政策目标与市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