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制氢电解槽首次开车一般使用15%的稀碱运行,主要是因为:
1、稀碱溶液能够去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电极表面的氧化层可与碱发生反应转化为可溶物,同时能活化电极表面。
2、对电解槽系统进行初步测试的过程,能检查系统各部件及连接等是否正常,降低后续正式生产时的故障风险。
电解槽正式开车的操作:
1、接通整流柜、控制柜电源、气源,将系统压力设置在一定值;
2、将补水泵开关置于手动挡,切除气液分离器液位上、下限联锁开关;
3、确保控制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整流柜设置在稳流挡,启动整流柜,先向电解槽试送电压,如无不正常现象(响声、火花及其他)立即测量正、负极是否正确;
4、随着槽温升高,在直流电压规定范围内,逐渐提高运行电流,使直流电流接近额定值;
5、投入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上、下限联锁;将补水泵开关置于自动加水挡,当气液分离器液位低于设定值,补水泵启动并向系统补水,同时确保补水系统畅通。
6、当槽温升至60℃时逐渐开启碱液冷却器冷却水阀门,同时将氢、氧分析仪投入运行。
7、当温升至80℃后,重新整定循环碱温给定值使槽温稳定在规定范围。
8、运行3~4h后,逐步提高工作压力给定值(慢慢关小压力控制阀,此时注意氢氧分离器的液位),直至额定压力。此时注意测定极间电压及分离器液位差,及时诊断槽内是否有异常,主要防止因气、液孔堵塞使小室缺电解液。9、在额定状态下运行且气体纯度合格后,切换放空至向下游送气。
10、运行期间每小时对直流电流、直流电压、气体纯度、系统压力、电解液温度等参数和运行情况作记录。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排除。
